查看原文
其他

滚滚故事 | 守护秦岭大熊猫

2018-05-02 看熊猫




张振华和同事们在巡视保护区的间隙坐下休息



怀抱幼崽的秦岭野生大熊猫
(照片由雍严格提供) 


张振华想不到,隔着千里之遥,那些在屏幕上刷微博的手,会把一兜兜真实的竹子送到自己手里。


秦岭也有大熊猫?这可能是很多人首次听到秦岭大熊猫的第一反应。

事实上,早在1958年,当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生物学家郑光美院士和他们的团队就在秦岭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并获得了皮毛、头骨等物证。但由于特殊原因,这一研究成果1964年才发表在复刊首期的《动物学》杂志上,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60年过去,秦岭大熊猫怎样了?

寂寞六十年


“秦岭大熊猫更萌,因为从解剖学上看,秦岭大熊猫的头骨平均要比四川大熊猫的头骨短四分之一,因此秦岭大熊猫头骨短、头圆,更像猫,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原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雍严格为记者介绍了两种大熊猫的差别。“另外,四川大熊猫的牙齿颗粒小,秦岭大熊猫的牙齿颗粒大,牙床宽。还有一个是毛色,四川大熊猫上胸部是白色的,腹部是白色,下腹部毛杆是白色、毛尖是黑色,秦岭大熊猫胸部是深棕色、腹部是棕色、下腹部是棕白色。”


在大熊猫的栖息繁衍中,秦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一只圈养的单身汉,秦岭大熊猫几乎都是野生的。经过综合对比,秦岭在生态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优势。


2005年,秦岭大熊猫亚种被世界承认。但是,这一亚种远不如四川大熊猫知名,佛坪保护区也不及卧龙保护区受关注。被发现60年后,秦岭大熊猫依然是寂寞的,就像他们的守护者一样。

雍严格1973年开始研究秦岭大熊猫。几十年里,他“幸运地”跟大熊猫近距离接触过。“那次,同行的人早早爬上了树,只有我来不及躲闪,跟大熊猫撞了个面对面。”雍严格回忆说,“那只大熊猫站起来,一只爪子扑在了我的胸前,我大喊一声‘你要干啥子’,它就趴下去,走了”。后来,雍严格才发现,自己的冲锋衣已经被抓破了几道深痕,如果当时大熊猫抓的位置再靠上一点,脸可能就保不住了。秦岭大熊猫的野性,可见一斑。

张振华算新人。他2005年参加工作,2015年调到佛坪岳坝保护站担任站长。因为常年不接触人,张振华对记者这样的外来者表现出极大热情,只经过不到10秒钟的自我介绍,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跟大熊猫的故事。

“站里3个人,要巡视5675公顷保护区。几乎每天我们都得徒步穿行在这片没有公路的土地上,查看红外视频、检查植被、发现疫情。”张振华说,3年时间里,自己只在野外见过一次野生大熊猫,而且当时他还得敛气屏息,藏匿起来等大熊猫过去。

“我在红外视频里见过好多次大熊猫,就是没正面打过交道。”张振华笑道。

其实,张振华和同伴们主要通过大熊猫粪便认识这些不见面的朋友。

“每次我们到野外去,都戴上塑料手套,把大熊猫的粪便搜集回来,因为怕把粪便中的DNA破坏了,捧一次还得换一副手套。”张振华伸出手,比划了一个捧的动作,“回来把粪便弄散,测量残余的竹子咬节,就能推测大熊猫年纪、体形,比如成年健康大熊猫的咬节通常有3到4厘米。从粪便中还能看出大熊猫身体状态如何、食物是否充足”。

突然成“网红”


岳坝保护站位于佛坪保护区的外围,离西安有差不多8个小时车程,其中一半是盘山路。在这里,见到人比见到动物还稀奇。

4月底的一天,岳坝保护站突然来了很多人,扛着秦岭大熊猫的主食巴山木竹,在保护区的空地开种。张振华事先得知这些竹子都是微博网友们捐的,但具体怎么个捐法,他还不清楚。但有人来免费种竹子,他很开心,跟着忙活了一下午。

“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但近些年竹林有碎片化的倾向,比如这片空地就在两处竹林之间,无法构成大熊猫活动的完整区域。如果没有人工干预,这片空地可能需要20年左右才能恢复植被。”年老的雍严格也亲自种下了竹子,“这样单身大熊猫就不会因为活动区域破碎,一直找不到朋友啦”。

这天的竹子来自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微博共同发起的熊猫守护者行动。跟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类似,参与活动的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养成虚拟竹子,根据线上虚拟竹子的种植情况,结合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条件,微博将捐赠相应款项,并与中国绿化基金会一同在陕西林业厅的指导下,在秦岭等地种植真实的竹子。

网友们纷纷在“#熊猫守护者#”微博话题下求互粉、收能量、晒证书。一位网名“Freya冯丽”的网友贴出了自己的竹子证书:“编号01161,你的竹子于2018年4月10日种成,中国绿化基金会将会帮你把它种在陕西秦岭地区,保护大熊猫的家。”

由于微博极强的社交性,网友们分享、交流更为便利,使得“熊猫守护者”变成了网络热点话题。截至4月初,熊猫守护者行动用户开通量达到1257万,话题阅读量22.6亿,官微粉丝数达841万。远在深山里的秦岭大熊猫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粉丝们用流着口水、眼冒爱心的表情,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萌宝们的喜爱。连张振华也变成了“小网红”,一条记录他工作的视频播放量超过78万次。

启动不到半年时间就取得如此佳绩,让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许新桥很是激动,“我们将首期项目地选择在了陕西省的秦岭地区,在这里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重建,特别是通过竹林的廊道建设,恢复大熊猫的栖息地,很有意义”。

贵为国宝,大熊猫的处境并没有公众想象中乐观。2012年启动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调查人员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区域内翻山越岭,走遍了设置样线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发现各栖息地之间缺少连接的大熊猫走廊。很多历史人为原因,导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被割裂,不但影响大熊猫种群之间的交流,也缩小了大熊猫活动范围。恢复大熊猫走廊,保护促进各个大熊猫种群之间的交流,对保护大熊猫意义重大。

而且在许新桥这样的环保人士眼里,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并不只是保护这一国宝。“大熊猫是旗舰物种,因为它像一面旗帜吸引大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许新桥说:“大熊猫还是一个伞护物种,因为它的栖息地也是中国森林特有物种最集中分布的地区,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就是保护了其它物种的未来。”

理解了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以大熊猫出名的佛坪保护区为什么也是金丝猴的乐园,这些碧眼金毛的小精灵们活跃在山间林地,甚至不怵与人接触。保护区里还有羚牛、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另有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高等植物1580种,野生动物260多种,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它们的生存状态,都依赖这片森林。

张振华也刷微博。他很惊讶网友们通过网上种竹子、参与讨论就能理解“旗舰物种”这种专业词汇。他更想不到,隔着千里之遥,那些在屏幕上刷微博的手,会把一兜兜真实的竹子送到自己这双捧着大熊猫粪便的手里,“再过几年,这些竹子就会变成绿色家园,呵护这些深山里的国宝精灵”。



号外~号外~

《看熊猫》杂志新鲜出炉啦~


《看熊猫》是一本以大熊猫命名的杂志。里面有萌萌的大熊猫,也有关于熊猫的科普知识,是一本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



订阅方式:长按识别上图中的二维码或者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选择购买。



来源 | 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 | 佘颖

文章仅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滚滚科普 | 如何辨别大熊猫初生幼仔的性别?

 滚滚视频 | 最后那几下伸舌头过分了啊,反正我是笑出了声

 转危为安!大熊猫“成就”终于又能和大家见面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